對行業(企業)發展的幾點感悟
來源:發布時間:2019-11-121、從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40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為我國玻璃工業創造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行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但與此同時由于發展方式粗放和不可持續,也產生了制約進一步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普通平板玻璃近年來上的太多,發展過快,導致供需失衡,產能嚴重過剩。由于過來的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導致了資源浪費、市場惡性競爭,企業效益低下的嚴重后果。
為此我們應徹底擺脫“粗放”發展模式,不宜再擴大普通浮法產能規模,而應在“增品種、創品牌、提品質”上下功夫,化解需求與供給的矛盾,進而實現“轉型升級,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由“增量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產品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2、強化行業自律,化解產能過剩,改善供求關系
強化以協會為主導的行業自律。協會是聯系政府、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通過行業自律建立公平、透明、公正的市場環境。應深刻理解“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寓于行業利益之中”的辯證關系,尊重市場規律,遵守行規行約,尊重價值規律。
徹底擺脫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有效發揮規劃、產業政策、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堅決淘汰環保不達標及低效產能,通過實施差別電價、水價、環保、稅收等經濟杠桿倒逼低效產能退出;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用,由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市場。
3、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面臨增速放緩,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由于供給和需求不匹配、不協調、不平衡,導致低端產品嚴重過剩,而高端的有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嚴重不足。企業急需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當前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重點應圍繞“優質、節能、綠色環保、功能化和智能化”進行。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搞好現有生產線的改造升級,以適應新的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發展新型玻璃拓展新的功能。圍繞發展“節能環保、電子玻璃、太陽能產業、特種玻璃等”開拓新領域,從“同質化”向“多元化、差異化”轉型;三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要在“研發、設計、咨詢、規劃”等產業前端和“流通、銷售、檢測、認證”等產業后端上下功夫,構筑完整產業鏈。
4、有效推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
平板玻璃行業屬熱工生產,號稱“礦業+窯業”,對資源、能源依賴性強,環境負荷大,“節能減排”問題突出。平板玻璃年耗能約1000萬噸標煤,占全國工業能耗0.5%,屬耗能大戶;年排放SO2、NOX近30萬噸左右。近年來國家對環保要求愈來愈嚴,環境制約增強,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自2014年以來玻璃熔窯煙氣治理進入了“快車道”。大多安裝了治理設施,但距全面有效治理和達標排放還有一定差距。要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單位產品能耗降低10%,污染物排放降低30%),必須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搞好結構調整;二是實施生產全過程節能減排技術;三是繼續做好污染末端控制技術;四是落實政策保障。
5、實施兼并重組,發展大集團
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消化過剩產能,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有利于消除企業間過度競爭;有利于科技研發提升企業競爭力。
我國玻璃行業雖然總量居世界第一,但生產過度分散。據國際慣例,按前4家統計,CR4<30%為競爭型市場,CR4<50%為低集中度,50%<CR4<80%為中集中度,CR4>80%為高集中度,按此衡量我國CR4不足30%;如按前10家統計也不足60%,屬低集中度競爭型市場。同質競爭嚴重,抗風險能力弱,缺少技術及市場引領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我國“十三五”提高集中度目標為:“前10家浮法玻璃企業生產集中度達70%,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3~5個”。要實現這一目標應重點做好:一是突破所有制限制,發展混合經濟,積極探索和創新不同所有制之間的兼并重組;二是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破區域界線,實施企業之間跨地區兼并重組;三是探索聯合重組的多種模式(即橫向、縱向并購,大企業之間強強聯合以及市場之間、研發成果之間的合作);四是強化政策支持。優化信貸融資服務,開展多渠道融資,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幫助優勢企業解決“并購資金難”的問題。
6、搞好“二代”研發,堅持創新驅動和人才培養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給企業帶來活力,創新給企業帶來動力!創新可使老企業煥發青春!
進入新時代以后,單靠“市場容量”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走“差異化、精細化”的道路,企業才能有效發展。
“二代”浮法創新研發是我國玻璃行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支撐,代表著浮法生產全過程先進技術的集成和創新。其總任務是實現“一個目標、二個升級、三個飛躍”。一個目標即趕上超越國際先進及領先水平;二個升級即浮法玻璃行業整體技術與裝備水平的全面升級,浮法玻璃產品質量和深加工率全面升級;三個飛躍即實現節能減排指標、經濟技術指標、信息化管理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及領先水平的飛躍。其創新研發的重點,一是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技術;二是新產品研發;三是節能減排技術研發,促進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與此同時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投入(達到大型骨干企業占比2%的要求)。因為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問題是人的競爭力,一個企業技術、產品、裝備水平提升都要人來實現,如果一個企業人不行,企業肯定不行。企業應力爭形成“產學研用”聯合人才培養機制,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融合互動,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7、不斷加大改革力度
企業改革應沿著市場化方向,不斷促使企業與市場相融合。一是企業所有制改造,發展“混改模式”,形成所有者、經營者、員工共享的企業創富機制;二是促進管理整合和機制創新;三是資本運作及聯合重組。常言道:資本運作解決錢的問題,聯合重組解決資源問題,管理整合解決效益問題,集成創新解決技術來源問題。
8、從管理者到經營者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我國經濟實施轉型——由計劃經濟轉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企業主要領導,必須從繁雜的日常管理工作轉向核心經營工作,由“管理者轉為經營者”。對企業來說,“管理和經營并重”,缺一不可。管理是基礎,通過管理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證質量;而經營層面需研究新的商業模式、轉型路徑、價格策略等。作為企業一把手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經營上,要更加重視“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制定和實施”。
9、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的靈魂,沒有文化就沒有未來。企業應提倡“以廠為家”的文化,用“家文化”把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企業黨建工作也需高度融合“企業文化”。從歷史看企業競爭的沿革過程:從原始的產品競爭,到技術競爭、營銷模式競爭、品牌的競爭,最高層級是文化的競爭。一個重視企業文化的單位,企業職工一定充滿朝氣、團結向上,也一定是個講誠信的企業,產品質量也一定有保證?!叭瞬?、品牌和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撐”。
圖為2002年耀華建廠80周年俱樂部門前合影
圖為九十年代初耀華升旗儀式
10、實施“走出去”,拓展國外市場,穩步實現國際化
目前我國玻璃行業雖有部分產品對外出口,以及對外開展設計、總承包等,但還沒有像發達國家大跨國公司那樣真正走向國際,實現全球布局。
行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國際化目標為:“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裝備進軍國際高端市場;2~3家企業實現全球布局;國外營業收入達到總收入10%以上;國外平板玻璃產能達5000萬重箱”。為實現上述目標,一是鼓勵企業依托國內資本與技術,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在國外布局新的生產能力;二是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聯合重組國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投資與經營,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實現從產品輸出,技術輸出到資本輸出的不斷升級,穩步實現國際化;三是從政策上積極爭取世界銀行項目貸款、技術援助貸款,中國政府對外無償貸款、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等資金支持。引導大型優勢企業走向國際。
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企業“創新轉型”和實現國際化提供了更大平臺和空間,國家全方位的為企業“走出去”鳴鑼開道,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