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平板玻璃工業發展歷程
來源:發布時間:2020-01-13
![]() |
![]() |
![]() |
圖為作者上世紀末出國考察照片 | 圖為1933年耀華玻璃廠全景 | 圖為1954年毛澤東主席視察耀華 |
我國是制造玻璃的文明古國?;厥讱v史,我們可以將中國玻璃工業的發展追溯到十四世紀末期。但在1903年之前我國所用的平板玻璃基本是從國外進口的。自1903年張騫與許鼎霖等開始籌建以“吹筒法”工藝生產平板玻璃,在110余年發展過程中我國平板玻璃實現了四次大的跨越:一是上世紀初至解放前夕,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典型標志是1903年張騫等人以“吹筒法”生產平板玻璃和1922年耀華引進“弗克法”機制窗玻璃;二是解放后的30年,主要體現在“全面布局和廣泛研究上”。由解放初秦皇島、大連、沈陽三家玻璃廠,又新增了上海、洛陽、株洲、蘭州、昆明、蚌埠、杭州、廈門、宿遷等玻璃廠。典型標志是“洛陽浮法工藝技術”研制成功;三是改革開放后的30年,我國平板玻璃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平板玻璃總量從1978年1784萬重箱,到2011年7.85億重箱。典型標志是“浮法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從2012年開始,進入新時代,我國平板玻璃工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啟動了“第二代浮法玻璃創新研發”。進一步提高質量、增加品種、節能減排、開發新產品,拓展新領域;實現從追趕國際先進,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到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和領先水平的發展階段。典型標志是實施“二代浮法創新研發”。